找到相关内容605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莲池大师与古杭云栖寺

    分析佛法义理的时候往往会单独论及事一心或理一心,但此二者实在是不可分隔的一个整体,如形影之相随。   事一心是指在执持名号的时候,常忆常念,口中念佛名号,耳中闻佛名号,心中忆念佛的名号,字字分明,前...

    宗淼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195064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乘戒兼急观

    是名本戒,为护正法,以大乘水而白澡浴,是故菩萨虽现破戒,不名为缓。,”延寿在此强调了钻研大乘佛教义理、并护持正法是“乘急”,只要有乘急,则虽然示现破戒也不明为“戒缓”,指出“乘教关系”以“乘”为核心。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995094.html
  • 法界缘起论

    解释的一个再发挥,概言之,事法界乃是约义门而言的,即它是基于义理铺陈的需要而开演的,若就观门而言,则唯有以下三种法界。   第二,理法界,“界是性义”,即它是无尽事法的共同本性。理遍在于一切事相,而...一切珠影,这里以此来譬喻诸法之间的互相映现、重重无尽。   第八,托事显法生解门。此门的大意是我们可以托以不同的事法来彰显不同的义理,从而生起相应的解行。换言之,事事无碍之理随处皆在,理并非存于争外。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5195628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

    所谓“格义”,就是引用中国固有的思想或概念来比附解释佛教义理,以使人们更易理解并接受佛教的翻译和讲解佛经的方式。一般认为,这种方法始创于晋代的竺法雅。《高僧传·竺法雅传》中说:“时依雅门徒,并世典有功,...之义,例如《照明品》就将“诸法性空”译为“诸法本无”,《泥犁品》中则说“一切法悉皆自然”。这样的译法,就从文字上乃至义理上将佛道沟通了起来。   魏正始(240—249年)以后,魏晋玄学盛行。由于般若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335396352.html
  • 拈花微笑”公案析

    灵机素质。四是奠定了亿万年的佛教基础。其远大崇高的微妙义理,也不是以语言文字所能说尽的。   拈花微笑有威灵,无言之中具神通。   瞬目扬眉旨是教,洋洋悠悠万古凤。   法会虽然无言,仍具六度万...

    卢守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335996374.html
  • 印顺导师佛学著作简介

    律。第三、“不违法性”。法性就是诸法实相,要看它的义理是不是正确。大体上,取舍的标准有这三个。   在《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》书中,关于原始佛教圣典成立史的意趣,导师将印度佛教区分成三期:佛法、大乘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1396484.html
  • 敦煌法制文献中的情理法辨析

    更直接证得了早期的人情观。翟学伟认为,随着儒家对伦理的重视,中国人后来所讲的人情已不再是人的本能情感。由于这种意义上的人情是随心所欲,没有节制或放肆胡来的,必须在一种符合社会之义理的路线上限制人情,...

    王斐弘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4497097.html
  • 玄奘——饮誉天竺 留芳华夏

    吴蜀,走遍燕赵,历访周秦各地,为的是学习佛法。中国现在流行的佛法,我已蕴藏于胸中。但我国法师,所说义理,往往各执己见,派别分争激烈,对于佛法的流传非常不利。而且各种佛经的译文又欠缺完备。我想亲自读一读...

    佚名

    |高僧|玄奘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00322997106.html